苦。柬。行(上)

cambodia siem reap

柬埔寨,一個令我無法忘懷的國度。
每次想起當地人的善良與簡樸,
也讓我心頭熾熱又鼻頭一酸。
踏上這片美麗卻遍地傷痕的黃土,
相信許多旅客也會變得感觸良多。
走進暹粒,遊人恍若抓住了吳哥古朝燦爛輝煌的尾巴;
可是藏在金邊那處,卻是一把血淋淋的利劍,
在博物館中揮舞著赤柬時代冷酷兇殘的極權主義。

幸好,奢侈與痛苦的日子已成過去。
願現今這樸實無華的土地,一路平安。


暹粒篇
凌晨5時,我們帶著朦朦朧朧的思緒登上Tuk-Tuk,
見著酒店在倒後鏡裡慢慢褪去。
也許在到達目的地以前,我們要先讓歷史坐倒車。
「19世紀末,一位法國生物學家為研究熱帶動物,
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跡,
遺跡此後被國際重視。」
想到旅遊書上的簡介,腦海浮起「真是這樣嗎」的疑問。
事實上,中國對吳哥的認知比法國早於600年。
記得高中時代,中史課提及元朝一位官員周達觀,
於1296年被派遣到真臘(即現時的柬埔寨),
一年後回國寫下《真臘風土記》記錄當地的風土民情。
周透過文字把柬埔寨文明最燦爛的安哥時代呈現出來,
其著作是現存記載安哥文化鼎盛時期的唯一報告。

把焦點拉回到2014年的現實裡,
黑漆漆的街道上,車子列隊馳騁,
車前燈連接成一道眩光,照亮著整個城鎮,
為幽幽的凌晨增添一份浪漫與詩意。
這樣的氣氛讓我們更期待,
期待吳哥古城的第一線晨光。

angor wat 1[吳哥窟] 初晤吳哥群廟,我們先前往吳哥窟Angor Wat,又稱小吳哥(建於12世紀初)──世上最大的廟宇。搶先迎接我們的是一條非常宏偉的護城河,遊客必須經過一段筆直的石路,方可到達城門。腳部神經也好像還未睡醒,與友人慢慢地走著,比其他遊客落後得多。路的末端逐漸浮現出一堆巨型石頭,意味「苦行之旅」正式展開。完成石路,穿過城門與草地,著名的蓮花池已在不遠處靜候我們的光臨。眾人即使再興奮,也屏息靜氣地站著,用心感受晨光初現的一刻。我們在當地聘請了一名導遊,他說蓮花池的位置經過精心設計,古人透過池中的廟宇倒影來呈現宗教思想,這是一種人間對天堂的想象與體現。倒影象徵人間,廟宇代表天堂,古人相信把廟宇起得愈高,就愈能接近天國。(我們被美景震懾,佇足良久,經歷了天都未光、天開始光、太陽緩昇的三個美麗時分)

angor wat 2[吳哥窟] 走進寺內五通八達的管道,5座猶如蓮花蓓蕾般的聖塔映現眼前,當中佈局十分均稱,而位於中央的主塔則比其餘4座更為高聳。主塔建在一道高高的階梯上,階梯被風化後異常斗峭,活像一條近乎垂直的天梯(約70度角)。導遊指聖塔在古時只限皇族使用,由於階梯斜度驚人,當時的皇帝必須藉著冥想才能攀上聖塔進行宗教儀式,而現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當然是依靠木梯才能爬到主塔之顛(笑)。

buddha[佛教與印度教 - 補充資料 ] 《岑逸飛文化旅遊系列》:『「吳哥時代」指公元800年左右,賈耶跋摩二世使分裂的高棉歸於統一,並展開高棉歷史上最輝煌的王朝。吳哥王朝在初期時因為信奉印度教,建築物上多描繪如濕婆等有關印度教神的祭典。然而到了後期,大乘佛教勢力大幅擴增,促使吳哥王朝的廟宇和宮殿建築發展至最高峰。』故此,在吳哥群廟中除了數之不盡的佛像,還有印度教供奉的Linga與Yoni,Linga呈男性生殖器像,象徵印度教濕婆神,亦代表生命與超自然創造力(但在吳哥群廟Linga不是被盜就是被風化,很難遇上);Yoni呈女性生殖器像(即下排中央圖片),象徵濕婆的妻子。此外,廟中也有不少「無頭佛」,據說是當年有位反宗教的皇帝,下令將廟內佛像進行斬首之刑。

apsaras[仙女浮雕- 補充資料] 在吳哥群廟中,到處也可看到這些仙女浮雕,法國學者將她們分為兩個類別: 飛天起舞的叫 Apsaras,綽約站立的稱 Devatas。每個浮雕也有不同的表情與姿態,有些含蓄收歛、有些俏皮眨眼、有些咧齒而笑。當中也有一些浮雕因古人逃避戰火而未完工,只在牆上留下草圖或雛型。而下排右圖看見廟牆泛出淡淡的紅色,原來紅色才是古廟的原本色調。

bayon[巴戎寺] 巴戎寺Bayon(建於12世紀後期)是賈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大乘佛教廟宇,足足用了30多年才正式完工,每座聖塔塔尖四面都刻著一個持微笑貌的佛像(有人相信是賈耶跋摩七世的面貌),這鬼斧神工的石雕藝術成為了吳哥群廟的標誌,也令我們最最最最最為難忘。此外,寺前的陸橋兩側放有50多尊雕像,最注目的是東邊阿修羅神像和西邊惡魔塑像,他們各抱著一條擁有7個頭的巨蛇,一場神魔大戰似要即將爆發。巴戎寺另一特色是構圖豐富的浮雕,共有1200米長,人物過萬。有的是古代神話,有的是戰爭場面,有的是民間生活寫照。

banteay srei [女皇宮] 除了巴戎寺的微笑佛像,女皇宮Banteay Srei(建於10世紀)一絲不苟的雕刻工藝也讓我們同樣驚嘆。最初遠看這座粉紅色古跡,還以為是木建築;細看之下,完全無法想像當時的工匠是如何將堅硬的砂岩,打造得恍如木雕般複雜精細!導遊指女皇官其實並非供女性皇室人員居住的宮殿,據說是當初考古學家注意到這裡的雕刻精緻秀美,而且建築設計跟其他廟宇嬌小得多,他們才推論是皇后或是女眷居住的地方。真實答案,這是供奉濕婆神的廟宇之一。

neak pean[涅盤寺] 涅盤寺Neak Pean(建於8世紀)是從名字Neak Pean 直譯過來,與佛教中的涅盤並無直接關係,真正的意思是「纏繞的巨蛇」,因此又有「蛇廟」之稱。導遊指古時這裡是一所醫院,古人相信池中聖水能醫百病。導遊還說這裡的設計佈局跟其他吳哥古廟一樣,也用上「風火水土」的元素,例如在中央水池的東西南北各有一個方形小池,以及各自向著四個不同方位的人、獅、馬、象雕像。然而這裡跟別的吳哥古廟有些不同,沒有經常看到的高聳聖塔,取而代之是一個風光如畫的湖泊。如斯美景令我們無視太陽高掛的熾熱,一行五人以最慢的步速沿著湖上的木橋走進涅盤寺,靜靜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與脈搏。

phnom kulen 1[高棉聖山] 荔枝山國家公園(Phnom Kulen National Park)距離暹粒較為遙遠,約需一小時的Tuk-Tuk車程才可到達。這個位於海拔470米的聖山,是高棉人非常重視的地方,因為賈耶跋摩二世統一高棉後,就是在此山山頂登位,山上水源亦受到聖神祝福成為聖水。至於名字的由來,山的本名為八角山,後來因周達觀(前文提及的元朝官員)來此遊覽時,將荔枝種子撒在山上,長成大片荔枝林而改名。山上環境清幽,遊人較少,涼風、怪石、昆蟲成為今天的嚮導,而當我們征服那段長達1500米的崎嶇山路後,終於看見傳說中的瀑布聖水!但因旱季關係,瀑布水流不多(嗚)。

phnom kulen 2[高棉聖山] 前文講解過印度教供奉的Linga與Yoni,圖中一個圈一個圈的就是Linga(因為風化後只剩下最底部的地方,原先應是男性生殖器的雄赳赳模樣),而呈「凹」字形的當然是Yoni了。在古代,當Linga及Yoni融合一起時,流過的水源便會變成蒙神祝福的聖水,潤澤人類與大地。

phnom bakheng[巴肯山] 位於巴肯山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(建於9世紀)是觀賞日落的勝地,電影《盜墓者羅拉》也曾在此取景。為了無限好的夕陽,我們又完成了一次攀山越嶺的任務,幸好這裡的山路比荔枝山易走得多,只是最後需要大步跨上巴肯寺的一段木梯與石級。遺憾當日雲層太密太厚,攝影構圖未如理想;不過縱使鹹蛋黃失縱了,卻仍為我們留下漂亮的餘暉。而由於山上沒有路燈,遊人只好趁著天空還有餘光的時候匆匆離開,除非手執電筒又夠大膽不怕黑,否則很難看到整個magic hour。

pre rup[變身塔] 古高棉族人相信火化是一種由人變神的「變身儀式」,這座變身塔Pre Rup(建於9世紀)就是供皇族遺體火化的聖殿。由於建築物的石級太高,我們差不多要手腳並用才能攀得上去。翻閱照片,發現這是我們拍人像最多的景點,或許這已是在吳哥的第三天旅程,身體開始適應了當地天氣,沒前兩天那樣忌諱陽光,所以拍風景照時順道多拍拍自己。在此一提,柬埔寨全年溫度均高於 28 °C,11至1月是暹粒最好的季節,氣候較舒適;反相我們選擇在4月前來,卻是當地全年最酷熱的月份,氣溫接近40°C,連本地人也招架不了。

ta phrom[千年古樹+聖劍傳說] 千年古樹位於塔普倫寺Ta Phrom(建於12世紀末),因成為電影《盜墓者羅拉》的拍攝場地而人氣更盛。塔普倫寺是加亞華爾曼七世為其母后所修建的廟宇,因此又有「母廟」之稱。由於吳哥經歷連連戰事,母廟曾被荒廢,導致野草叢生,一些古樹更盤根錯落生長在廟宇之上,猶如巨蛇纏繞廟牆。導遊說古樹不能砍伐,否則連帶廟宇也會一併倒下。右方三張小圖攝於寶劍寺Preah Khan(建於12世紀),Preah Khan在高棉語有「聖劍」之意。寶劍寺是加亞華爾曼七世為紀念其父皇而建立,亦稱作「父廟」。傳說父廟供奉一把寶劍,每逢戰前軍隊也會到此進行祭典儀式。而當年廟牆上鑲滿各式各樣的寶石,非常金碧輝煌,當然現在已被搶奪一空,牆上只唏噓留下數之不盡的小洞。


相關資料:
柬埔寨旅行簽證所需基本資料 - 簽證申請表格、近照、有效期為至少6個月的護照/證件(持BNO或特區護照人士可到柬埔寨駐港總領事館預辦,申請一般僅需一個工作天,費用為20美元。又或可在入境時申請落地簽証)
詳情可見:www.mfaic.gov.kh/default.aspx

吳哥群廟暢遊速略: Tuk-Tuk是暢遊吳哥最常見的交通工具,然而也有不少外國旅客選擇騎單車漫遊吳哥遺跡。酒店附近有大量Tuk-Tuk司機在兜客,提供包車服務,旅客可先跟司機商議好價錢才上車。到達吳哥範圍後,Tuk-Tuk司機第一時間會帶旅客到大閘購買門票,遊客大多會選購3-day pass(40美元)。門票必須跟身,因每所廟宇大門也有職員看守,旅客必須出示門票才可通過。

此外,即使計劃騁用當地導遊作解講,出發前也最好做一做歷史資料搜集,屆時可與導遊作較深入的歷史探論,對當地的古代文明自然有更具體的了解。最後,有關衣著規則,進入皇宮及大部分廟宇也需穿著有袖上衣(不能披上圍巾作外套),下身衣著的長度亦必須至少及膝,否則就會被拒之門外。